(来源:上海热线 时间:2018-12-24)
智能校园餐饮设备、人脸识别应用系统、节约型校园节能监管平台,你知道吗,一大波校园高科技现在纷纷现身大学校园。
在刚刚闭幕的第五届中国教育后勤互联网大会上,最新发布的《中国教育后勤信息化2018年度发展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高校利用高科技对后勤工作进行管理,建立智慧校园服务生态体系,利用信息科技重塑校园服务模式。跨入2019年,探索智慧后勤之路将成为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大趋势。
《报告》指出,前几年,全国高校后勤信息化出现同质化倾向,大部分学校都是统一模式的校园报修和服务监督,这种局面今年终被打破,许多学校拓宽了信息化的服务领域。
青岛大学在教学场馆管理及服务平台上每天实时显示教学楼和教室的分布,准确展示教室内部设施的数量、配置、房间面积和教室用途,通过定位导航系统随时随地导引师生想要到达的地方。
浙江大学后勤集团在原有“智慧食堂”的基础上,率先在玉泉校区推出全新的“智慧食堂”新模式,通过人脸识别智能结算与自动称量计价售菜技术,实现了无卡就餐、刷脸选菜、自主取量、无感支付等全新功能。
就餐者通过微信平台查询消费品种、消费金额与营养摄入情况,管理者通过系统实时监测食堂运营数据,做好菜品设计、生产安排等。
尤其是浙江大学的自动称重结算方式,淘汰了嵌入式芯片餐盘的使用,同时通过自主选菜取量与营养摄入跟踪分析功能,
2018年全国有150多所大学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后勤公众号服务平台,许多学校实现了足不出户在手机上为一卡通充值,给宿舍电表充值,手机上查看当日食堂菜谱,实现了食堂饭菜预定,还能查询浴室使用情况。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信息化建设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武海表示,2018年度后勤信息化行业呈现出后勤信息化领域不断拓宽、人脸识别广泛用于食堂和公寓、商贸新零售模式进校园、建立安全质量管理的数字巡检、搭建微信公众号、探索供暖信息化管理等发展状况。
上海教委在全国率先发布《上海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南》。这份一万两千多字的指南,是全国高校后勤信息化领域的第一份政府性指导文件,为当地行政主管部门、高校领导及其学校信息化主管单位重视和支持后勤信息化建设,在人员保障和经费保障上提供可靠的政策依据,这不仅对上海而且对全国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都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学校后勤保卫处处长张旭站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指出未来高校后勤改革发展之路。
张旭介绍,上海将以校园公共服务保障和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化、突发事件处置和应急预案管理系统化、校园后勤管理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等“八个体系化建设”引领,统筹高校后勤现代化建设。